http://www.ksqxdz.com/newsdetail_2927541.html
荣耀几年前就在印度有团队并经营了很长时间,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荣耀印度团队撤出了。”
荣耀CEO赵明近期的一段采访将印度手机市场又一次拉入幕前。那么,曾被手机大厂们觊觎的印度市场,如今手机市况究竟如何?是否真的不适合大举推进?
“任何问题都是一分为二的,目前国内手机厂商在印度经营确实是存在一些困难,不过只要合法合规,不至于那么悲观,因为印度的手机市场是有一定容量的,因此,已在印度投资的中资企业会想办法坚守,但是如果想去印度投资建厂,可能需要慎重。”一位深耕于印度手机市场的资深人士直言。
当然,这与早些年前的投资状态千差万别。
曾经疯狂“奔”向印度
“印度距离中国很近,另外印度与中国的手机发展趋势颇像。”这是早前吸引中国手机厂商奔向印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0年华为作为首个中国手机品牌,率先进入印度市场;2012年11月,联想拓展业务至印度,开始“全球化”布局。2013年4月,金立手机进入印度,最辉煌之时,印度市场销量占据金立海外业务销量的70%。
当然,印度政府在通讯行业的“高关注度”或许也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根据科技网站ZDNet早前报道,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提出“印度制造”计划,希望在25个领域有所作为,并宣布一连串吸引外资的重大政策,以求打造成全球制造王国。
“我个人觉得,印度其实并没有给手机行业带来太多的政策支持,只是当时大家看到了印度有足够多的人口红利。”一位早前熟悉印度手机产业的人士说到。
在手机这一领域印度确实吸引了不少中国厂商入驻,其中来自中国的vivo和金立,它们分别在德里附近的大诺伊达区和安得拉邦开设了自己的生产线。此外,三星也在诺伊达区建有生产线。而小米、摩托和联想等厂商也纷纷在印度设厂。
当然,印度建立起的巨额超高税额更是驱动国内手机产业链配套企业进入印度市场的直接推力。2016年开始,印度总理莫迪推出了“分阶段制造计划”,希望利用印度巨大的智能手机市场推动本土生产。
该计划不仅包括对手机征收关税,还包括对手机充电器、电池、耳机和已经预装印刷电路板的零部件征收关税。整机税收达到20%,SKD(半散件)关税在5%—15%不等。
“印度当时的举动,就是想实现印度制造,引过去一些企业,一方面带动当地就业,另外一方面可以使得印度本土快速学到手机生产制造中的技术。”上述人士继续补充到。
受上述等因素影响,加上国内人工成本逐渐增高,中国厂商也将印度看作新的制造基地。据公开资料显示,小米,魅族、vivo、一加、OPPO、传音等中国手机品牌纷纷涌入印度投资建厂。
另外,从智能手机价格段来看,印度新兴市场由于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尚处于增长阶段,该区域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2000元以下价格段的智能手机。这一价格区间是传统ODM厂商最具优势也是最为成熟的产品线,也因此使得ODM厂商也在印度建厂,以达到配合终端生产的目的。
而受终端手机品牌、印度政府政策等多因素影响,中国手机上游供应链厂商如闻泰科技、欧菲光、丘钛科技的印度工厂,均在2019年投建或投产,生产手机整机、摄像头及指纹模组产品。
“我们去印度建厂,完全是为了配合客户,换国内市场。”一位已在印度投资建厂的手机上游产业链人士直言。
不过,在国内手机品牌厂商奔赴印度手机战场之时,想成功打下印度市场也并非易事。
以传音为例,2016年下半年传音进入印度手机市场,由于印度市场竞争激烈,传音印度市场较低的产品毛利率水平叠加市场拓展前期较高的品牌宣传,人员薪酬等费用支出,导致其两家印度销售公司S MOBILE DEVICES LIMITED 、 G-MOBILE DEVICES PRIVATE LIMITED于2016年—2019年上半年亏损金额合计高达8.24亿元。
有业内人士更是直言,国内有手机品牌厂商也曾想在印度市场分得一杯羹,但最终也未成功站稳脚跟。但国内其它手机品牌如小米、OPPO、vivo等在印度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5年,小米手机的出货在印度市场快速增长,在印度市场,小米采取的策略是造势、产线排产及性价比打法,在产品的产能方面,一个月产能低于实际需求,这样导致产品缺货,这种方式不仅起到了营销的作用,同时也不会产生手机产品呆滞。”早前在印度手机市场深耕的业内人士说到。
“在产品方面,当时小米更是直接采取极致的性价比战略,其旗下红米Note3以超强的配置,达到印度本土产品旗舰机级别,单价方面更是比印度本土产品单价便宜数百元。”
该人士继续补充到,小米凭借着红米产品,迅速在印度走红,成为印度手机市场销量最佳的手机品牌厂商,不过,如今小米的“饥饿营销”这一模式在印度已很难走通,因为国内其它手机品牌厂商已成功渗入进印度手机市场。
在另外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在印度手机市场,小米、realme因性价比而声名鹊起,而OV则是同样复制了中国市场的成功,将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渠道优势、广告营销模式搬到印度,进而使得他们的手机品牌出货在印度占有一席之地。
不过,表面光鲜的背后,中国手机企业实则在印度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现实很骨感”
当时,国内手机厂商们看中的是印度足够多的人口红利,后来证明,人口红利并没有带来正面的影响,相反,它们遭遇了各种风波。
以小米为例,据资料显示,1月5日印度财政部指控小米印度公司逃税65.3亿卢比(约5.5亿元)。根据印度财政部称,小米印度公司从海外进口小米手机和手机零配件,在申报关税时未上报包含在进口产品中的专利版税和授权费,违反了印度的关税法。
今年4月,小米又被爆出在印度的子公司遭资产扣押,涉及金额高达555.13亿印度卢比(折合人民币48.06亿元)。
而除了应对上述风波外,小米还需要处理内部印度人事变动情况。
7月15日,小米印度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总裁一职将由首席运营官穆拉里什南(Murali krishnan B)担任,主要负责小米印度公司的日常运营、服务、公共事务及战略项目。此外,这一任命将于2022年8月1日正式生效。
当然,国内其它手机品牌厂商也遭遇了与小米一样的风波。据环球网援引印度新德里电视台报道,7月7日,印度执法局在全国44个地点突击搜查中国手机厂商vivo及其他相关公司,声称要调查其是否从事所谓洗钱活动,并冻结vivo印度公司相关的119个银行账户,总额达46.5亿卢比(约合3.86亿元)。
此后不久,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13日,印度财政部发布声明称,印度税收情报局经过调查发现,OPPO累计逃避关税近439亿卢比,并表示“已向OPPO印度公司发出通知,要求缴纳税款”。
据该声明介绍,印度调查人员发现的证据表明,OPPO“错误地对部分用于生产手机的进口产品使用关税豁免”,此外在计算进口货物的交易价值时并未包括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声明表示,印度税收情报局建议对OPPO、OPPO印度公司及相关员工采取处罚,但并未详细说明会采取何种处罚。
各种风波出现后,今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也明显有所下滑。根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640万部,比上一季度下降5%。
Canalys分析师 Sanyam Chaurasia 表示:“由于需求下降和政府对中国制造商的审查,第二季度供应商活动仍然低迷。不断增长的通货膨胀打击了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供应商正在努力支付他们的运营成本。小米、vivo 和 OPPO 等中国顶级品牌在政府审查和财务问题上苦苦挣扎。但业务影响仍然有限,供应商份额没有重大变化。尽管由于红米系列的改进而发生了变化,小米仍保持领先地位。 OPPO和vivo继续发展他们的全渠道战略,推出了新的K10机型和T1系列。在高端市场,三星对其旗舰S系列的好评提高了其价值份额,而苹果正在利用印度的PLI计划在本地生产iPhone13,并支持未来的激进定价。”
“现在估计不少中国厂商在印度都没有赚到钱。”有业内人士做出如是评论。由此不难看出,如今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经商环境。不过对于已在印度建厂的中国企业而言,印度市场依然有一定的市场容量和发展空间,同时也可进一步促进企业与终端市场之间的关联度,但如果想去印度投资建厂,则需慎重。